【通篇剧透,通篇脑补,请慎入。】

* 原著相关,全文主观感受。

* 人物属于原著,笔力不足或过度解读带来的ooc属于我。 

以上请有缘路过的同好们谅解。比心~ 

时隔两个月的更新…… 是废柴本柴无误了 (躺。。。

【上篇】  【中篇】

(0901: 是被大手推了吗忽然多了一大波新的阅读和热度23333 (*⁰▿⁰*) 惶恐,谢谢谢谢🙏

-------

- 顾昀

昀,日光。*

熹,炽热,光明。*

对长庚而言,【乌尔骨的尽头,有一个顾昀。犹在千山万水之外。】

在折磨又难捱的夜晚,这名字仿佛一根定海神针,劈开纠缠翻滚的黑色漩涡,劈出一条路。

那个方向,虽然遥远,却有光亮。


小说文案中说明了,是主受视角。于是我跟随顾昀的目光,看尽了心肝的成长。从孤苦孩童,长成温润君子,长成治世能臣,长成君王,长成了将军的 “大美人”。

回过头,发现那个深情注视小长庚的男人,一路也是披荆斩棘,风雪兼程。

正文里写顾昀,侧面着墨比较多。恰到好处的留白,不着痕迹的调侃,让他的经历和变化看起来隐晦委婉一些。

也因此,一旦开始脑补,就更加欲罢不能。

 

顾昀身上差不多集中了所有我最仰慕的将军的特质。

镇守西北边关,挥退蛮族入侵,叫我想起大破匈奴的霍去病和卫青。之所以同时提到甥舅两位,是觉得他既有小霍将军的贵气和恣肆,也不缺乏卫青的平和从容。

收拾起钟老将军遗志,率领原本是短板的水师,力挫西洋人于海面。叫我想起明末击退北蛮、清剿东南倭寇的戚继光。没有拿北洋水师来做比,实在是近代史太过憋屈…… 盼望能有像戚家军这样扬眉吐气的队伍,来给自己打一针鸡血。再者,当时内阁首辅张居正坐镇朝堂,倾力支持戚继光,似乎也可以比作长庚和顾昀的搭档方式。

临危受命,力挽狂澜,为大梁谋定四境。全盘调度,还兼顾了后继力量的培养,隐约有谢安石放眼天下的格局。更妙的是,其如芝兰玉树,高洁雅致,同样不愧世家子弟的风度。

虽说顾帅笛子一出,哀鸿遍野,天地色变。可是遥想他少时风流,翩翩如玉,更兼一身锋芒毕露的锐气,也不知赚了多少美人青眼。就不得不记起公瑾当年的风流无双。

等到功成身退,将军携 “美人” 归隐。这个完满而甜蜜的转身,叫我想起泛舟湖上的范蠡大夫。

 

无意冒犯众位神仙名将。实在是,这人的每个侧面似乎都踩着点儿,着落在最让我动心之处。

读他的故事,恍惚见到经史子集中飘落的一花一叶,从眼前掠过。可是定睛细看,面前依然是完完整整,独一无二的那个顾昀。

他真好啊。并不是一面锦帕糊在脸上,上书 “顾昀很好” 。而是桩桩件件,越琢磨,越心生感慨。如果拿议论文来做比方,大概是论据太过充实切题,论点也就不证自明跃然纸上。

至于论点,不过简单几句话:

- 【顾昀是个颠倒黑白的高手,一辈子三样特长:能打字好会忽悠。】

- 【可惜顾昀那地痞流氓的皮肉下,杀伐决断的铁血中,泡得是一把潇潇而立的君子骨,做不来谋君窃国的事。】

- 【官场上人情往来,免不了互相吹捧,吹到顾帅身上,大抵都是一句 “鞠躬尽瘁,大公无私”。但其实顾昀并不是纯粹的大公无私,只是细想起来,他实在没有什么好“私”的。】

- 【像顾昀这种天生保护欲过剩的男人,倘若不论感情,单说一双眼所见,大概 “脆弱” 是最能打动他的,美色还要排在其次。】

- 【有人心异变,三头五年就面目全非,也有人如止水,十万八千里走过,初心不改。】

寥寥数笔,形神俱备。又颇有引而不发的节制。甜老师牛B!


到此为止,这男人的好,其实有些高山仰止,难以企及。

可是我又看见这么两句话,【他在军 中的个人威信极高,这样的好处是说一不二……然而物极必反,也并非没有坏处——比如顾昀会不由自主地维护这种威信,当遇到一些自己也想不明白的事,他不会率先对别人开口。久而久之,也就很容易固步自封。】 

此时,活蹦乱跳的安定候就冲下神坛,来到了人世间。

他有局限,有力所不逮。有高处不胜寒的无奈,有强弩之末也要硬撑的悲凉孤寂。

试想一下:将军手握实为 “国之凶器”的最强力 量,动辄牵扯边 境安危,百 姓生计。怎能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呢?若是没点唯我独尊号令天下的气势,又怎能让人心甘情愿地托付身家性命?

曲高便容易和寡。身居高位之人,很容易把自己活成刚愎自用的孤胆英雄。何况,对顾昀来说,还要加上情势逼人,无可奈何。

以他的身世和权 柄,无论是结交地方官 员,或与朝 臣往来密切,都只会带来祸患。

因此,即便朝中不乏能臣志士(譬如姚镇、江充),也只能疏远以避嫌。

如果说,君 臣之间的猜忌和防备,在元和皇帝当朝时还能偶尔被 “亲情” 调和。那么到李丰即位,这层隔阂几乎无法逾越了。

将军没什么倚仗,也没有能携手并肩的同盟。纵然手握重兵利刃,遇事能感慨参详几句的,不过是一个沈季平。

他难得纵情一醉。酒酣眼热时,也只是个自己给自己唱歌遣怀的可怜人。

 “英雄有什么好下场吗?” 青年顾昀对少年长庚说出这句话的时候,不知道胸中翻涌过多少落寞和意难平。

 

在小说前半部分,我读到的顾昀,对周围似乎总有种隐隐约约的抗拒。

如果说是叛逆,似乎浅薄了些。这种抗拒,大概来自于各种矛盾。

比如前后两代皇帝半真半假掺满了阴谋算计,却又无法斩断的 “亲情”。被朝 堂和百 姓盲目信任依赖,由此引发的自危和力不从心。意图征 战四方,在强敌环伺中揍出一个太平盛 世,却要时时分心去顾全后方的隐忧。看不惯政 事的波澜诡谲,无奈却进退维谷—— 插手是僭越,袖手是放任。 

当然,还有纠缠不去的病痛。大将军战无不胜,却只能在 “聋瞎”和“头疼”之间两害相权,做一个或早或晚的取舍。

他本该是个光明磊落、目下无尘的人。他本该我行我素,纵酒放歌。现实却如层层蛛网,缠得人喘不过气,还要令他低头妥协。

这些不甘,大概有一部分变成了日常没心没肺的嬉笑胡扯;另一部分,也许化成了时不时发作的刻薄和激愤。

比如在元和皇帝眼里,顾昀一直以来就是桀骜冷漠的,【他一辈子没见这小王八蛋说过一句软话】。

 

可是,再怎么矛盾和抗拒,他依然给自己周身贴遍了封条,把 “忠 臣 良  将” 四个字嵌入了胸口。

他非但不肯越雷池一步,甚至还想把雷池给填平,再亲自镇守,不许任何人靠近。其自律之严,让我乍舌。

他对得起君子这两个字。

 

顾昀骨子里,明明是个温柔的有情人。

他爱逗趣爱折腾,爱玩爱闹,杂七杂八的兴趣多得让人眼花缭乱。比方说,【顾昀好不容易从大漠黄沙里开小差出来两天,本想好好领略一下江南风光,出去遛个马,游个湖,看几个美人什么的,走之前玩够本,结果被长庚两句顶得没心情了,闷在屋里不肯出去。】

说白了,不过是 “在乎” 二字。归根结底,是对红尘和世间有爱。

可惜美好的东西,多数 “无用”。在他从小到大趟出来的那条剑戟丛生的路上,“无用” 的东西几乎都被风沙磨平了。

 

将军不是天生就没有心,他只是没怎么体会到过温暖和柔情。

如果说,爱的表达是后天习得的。那顾昀得到的确实不多,便也无处效仿。【老侯爷为人威严,对团子一样大的幼子也一视同仁,绝不肯伸手抱他,勉强牵着领在手里,已经是老侯爷不多的慈爱了。】

所以元和帝那一点点温情,就能让他心甘情愿地记挂在心头许多年。

老皇帝临终前,“小王八蛋” 终于松口说了句,【皇上若去,子熹就再没有亲人了】。这大概不只是顾全了对方一个念想,也是他发自肺腑的慨叹。

 

顾昀所谓的 “没心没肺”之下,藏着不易察觉的柔软细腻。

他会面不改色地吃掉带壳的庆生寿面。

他会心心念念那只小竹笛,不惜做一回梁上君子,还要将“赃物” 贴身携带几年。

他差不多能算是呵佛骂祖的槛外 “狂徒”,却会为了长庚的安危,走投无路时去求助神佛;乃至于被了然大师敲打一番后,还会正儿八经地诚心还愿。

他会因为没有自己专属的割风刃,小心眼地 “记恨” 那么多年。

父子争吵,长庚说侯府的家将关不住他,顾昀的气恼和失落,大概达到了峰值。因为【侯府一直是他心之归处,无论多不想返京,一想到可以回家,总归还是有所期待的……原来在长庚眼里,那里就像监狱一样。】

人们喜欢仪式感和有形之物,大多是贪恋摸得着看得到的安全凭证。无形的情意,一旦有了可以依附的介质,似乎更能让人安心。

强大如顾昀,却也如此珍视有形的牵挂和归宿。不知道在他心里,曾经有过多少未能宣之于口的期待?

也不知道是经历过多少黯然,让他放弃了 “美好而无用”的柔软,义无反顾地变成一个心大如斗的 “混蛋” 呢?

于是,当长庚奉上一片最柔软又最赤诚的心意,将军在惊吓和闹心之余,竟然溃不成军,落荒而逃了。

 

在我看来,打从遇到长庚开始,顾昀心里的柔情和美好期待,才开始抽枝发芽。诚如沈将军所言,懵懂幼子,久病老父,都是教你成人的。

顾昀用他所知道的,最笨拙也最真诚的努力,去爱护那个孩子。在两个人跌跌撞撞的相处中,他找回了流逝在往昔岁月中的另一部分自我。

尘封许久的遗憾和怨念找到了出路,得以化解。隔着时空,他终于能平心静气地与父辈交流,与自己和解。

他对世间的眷恋,也不再浮光掠影地止于表面,而是终于能够具象化,栖息在一个人的身上。只能是这个人。

在此之前,他洒向四面八方的光,唯独没有照亮灯下的自己。

谁是谁的救赎。

 

在我心里,让这个人物达到完美的,是他始终如一的正直坦荡。

作为名义上的“义父” 和实际上的长辈,在长庚长大成人之前,顾昀没有表现过丝毫爱恋的倾向。他的宠溺呵护,无尽怜惜,都是给那个小义子。

感谢他的纠结、挣扎,还有坚守。即便用今天的标准来看,这人在德行上也没有任何亏欠。

 

一直对年龄差距显著的爱情敬谢不敏,特别是,如果其中一方尚处于青春期,就更难以下咽。

所谓 “养成”,听上去很美,但如果两人年龄、阅历相差悬殊,难免让人担心:在失衡的权力对比中,是否真的可以形成平等健康的关系?弱势方得到足够的尊重和保护了吗?有没有一些可能藏 污纳 垢的阴暗角落?

抛开文学性,被光源氏养大的紫姬其实并没有选择余地,洛丽塔也同样。(没有诽谤名著的意思><)

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期。

青涩懵懂时,对年上者的倾慕并不稀奇,甚至十分自然。然而,作为占据优势的一方,如果蓄意引导,其影响力甚至破坏力可能会持续一生。(年龄相仿,两小无猜的“Puppy Love” 不在此列。)

 

所以,小说中安排长庚先动心、先追求,而顾昀几近固执地坚守自己的原则,让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,完全放下心。

印象里晋江的评论中有人说到过,“P大的主角在价值观成型期,总会独自度过一段时光。” (大概意思)

对此,想高举双手双脚赞同,而且在我看来,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。

见识到天下之大,江湖之远,对自己的来路去处都有认知和反思,能为自己负责,这恐怕才说得上,是真正的长大成人。此时,关系中的双方也更加对等。

这样的爱情,大概是健康良性的,也是可以信赖的。

有一句顾昀的心理活动这样写,【会撒娇的小长庚可怜可爱,但执笔社稷的雁王才让他动容】。

我会觉得,他被长庚的胸襟抱负、才华气魄打动是一方面;另一方面,他终于可以确定,那个孩子已经真的长大,是一个可以为自己的抉择,甚至为天下苍生担起责任的大丈夫了。

因为此时,心肝的情意也更有说服力:那绝不是一时冲动或迷恋,而是在历炼出了心有沧海之后,却依然坚定不移地拿顾昀当作彼岸和归处。

所以,长庚的成长,不仅成全了他自己的心意,成全了两个人的关系,也成全了顾昀。

真正的珍而重之,大概会凡事为他着想,会小心守护不允许任何人破坏,包括自己。

顾昀对待长庚,便是如此。

他的灵魂,够得上光风霁月。

 

我想,这样的安排,其实也是人物性格的延展和佐证。

两人定情之后,顾昀曾经许诺长庚,【天理伦常在上,除此以外,要星星不给月亮】。

俯仰天地,无愧良心,恪守原则和底线的人,才做得到十万八千里走过,初心不改。

也因这般坚定,他的深情和承诺,更显得弥足珍贵,动人心弦。

哪里有人真的能把公德与私德一分为二呢?

于国于己,顾帅是真君子。 

 

他真好。他们真是太好了。(写不出千万分之一的好,惶恐,流涕 T T)


例行感谢甜老师续我狗命 (❤ ω ❤) 


END?

-------

续篇 · 又名阅读理解 

(为毛线读后感还有个续篇我也不是很明白总之是话痨上头. jpg)


长庚曾说,他若能早生二十年,就要把小顾昀偷走,养在锦绣丛中。

其实,顾昀养长庚的方式,几乎是与之呼应的。

那是恨不能将他庇护在羽翼下,倾尽全力去守护、支持、宠爱;希望他远离自己走过的困境,更不想让他受一点委屈和伤害。

 

长庚幼时,作为一个 “过来人”,顾昀希望他,【只要一辈子吃饱穿暖,睡醒不愁,那就是最好的日子了。】

顾昀在江南 “逮住”离家出走的长庚,没怎么发作火气,而是与他推心置腹,【你要是真的想好了自己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,倒也不用有太多顾虑,只要我还活着,总有力气替你把那些不该有的障碍扫一扫。】

东海之行的尾声,顾昀开始替孩子筹划未来(未果><),或去西北领军功,或提前结交同僚,活脱脱是为毕业生工作而操心的老父亲……

南疆之行,顾昀掩耳盗铃地隐藏逼供的场景,【本能地在长庚面前维护他岌岌可危的“慈父形象”。】 而长庚则心知肚明,【珍惜地享受了小义父这一点没有宣之于口的宠爱。】

酒后乌龙,顾昀去寺里寻回心肝,听他说不愿意进六部搅局,宁可跟着江大人查案,便【有点心疼,不想把长庚送到隆安皇帝那屈才受气。】

 

这一幕一幕,可以说是非常典型的家长心态了。不仅典型,甚至称得上优秀的家长代表。

长庚的心意浮出水面,逐渐被察觉之时,顾昀的第一个反应,先是【想起江湖上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……长庚白龙鱼服,不会有不长眼的人招惹过他吧?】

继而,就开始反躬自省,【古人讲 “修身齐家安天下”,顾昀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从身就没修好,乃至于家与国都一团乱麻】,【顾昀心里别提多难受了——从李丰那受再多的气,他问心无愧,自可以俯仰天地直面良心,可是长庚这里,顾昀虽然摸不着头脑,但总觉得一个巴掌拍不响。要是他自己没有什么不太妥当的行为,长庚怎么至于……】

剖开来看,顾昀的反应特别真实。

他认为,这种恋慕自然是 “不对的”,有违天理伦常。

可是他的掌上明珠,聪慧可人,玲珑剔透的小长庚,怎么可能会犯错?!

他先是直觉性地向外求索,担心孩子在外面受到了不良影响—— 俗称 “被别人带坏了”。这个潜台词就是说,我家崽崽这么单纯可爱,如果不是有人招惹,他哪来的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?!(大帅,您的熊家长潜质了解一下?)

还好,他的理智很快就回归了,并且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。也就是说,顾昀宁愿把这个责任揽到自己身上,相信是自己没有身体力行地做好榜样,以至于教坏了孩子。

爱之深,毋庸置疑,他却并不曾责之切。

感情上,无条件地信任回护对方;理智上,自我检讨反求诸己。我想,任何家长,能做到这两点,已经很了不起。

 

两个人把话摊开之后,顾昀发现自己改变不了长庚的想法,于是【头疼得厉害,感觉自己这是狗咬王八——无处下口。】

是真的无计可施吗?非也。如果换做其他人,我想大帅立马能拿出一百种对策。(脑补一下换成葛胖小或曹娘子试试,惨不忍睹吧大概 www)

……无非是舍不得。

 

那段义正词严的拒绝和说教,看上去冷硬,拒人于千里之外,实际上,大概也是用心良苦。

【 “殿下,” 顾昀忽然郑重其事地叫住他,“你是天皇贵胄,金枝玉叶,日后或能贵不可言,他人皆待你如珠似玉,臣也希望殿下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珍重自己,不要妄自菲薄,也不要自轻自贱。”】

此时两人意见不合,而顾昀认定长庚是一时迷惑,走了岔路。可是他没有暴跳如雷,也没有出言讥讽,而是诚诚恳恳大大方方地温言劝诫。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。

他提起长庚的身份,我觉得并不只是刻意拉开距离,表明自己的拒绝。或许此刻,在顾昀心里,已经逐渐接受了 “贵不可言”的可能性。

这就很有意思。雁王已经是一人之下,从身份上说,本来就无比尊贵,何必等到 “日后” 呢?除非,这份尊贵,还能大大地提升一步(如果只是从郡王到亲王的变化,其实可以预见,不必要用推测语气)。

这段话的背景,是顾昀刚刚与李丰激烈对峙过,并且又被重创了一次—— 这个皇帝,目光更加短浅,为人更加凉薄,决策不守信约,行事不仁不义。

与之相对,是前文从护国寺归来时,顾昀与长庚并肩而行,听他侃侃而谈,认识到了心肝的胸襟与才华。

于国于民,哪一位更有可能成为贤明的君王呢?

顾昀做不来国贼,有他在,也不可能由着长庚 “乱来”。

那么,如果不是乱来,而是合情合理的过渡呢?

我想,此时他是否开始接受一种可能性:在李丰之后,长庚有可能以任何形式来主持朝政?比如,以托孤大臣甚至摄政王的身份来监国。或者,李丰最终福至心灵,没有传位给太子,而是传位于其弟?

这些都是脑补出来的言外之意。但起码我们知道,城破之际,大梁危在旦夕之时,对于李丰提出的传位给长庚的临时决定,顾昀丝毫没有惊讶。

对顾昀而言,假若日后长庚临朝,大梁依然还是李家的天下。这算不上大逆不道。

这么想来,如果是将长庚视作未来的天子候选人,那么子嗣问题就尤为重要。毕竟,顾昀本人,就因为皇室的血统传承,而深受其害。一旦涉及皇室继承人,他怎能不再三思量?

所以此处,我觉得他也在隐晦地提醒长庚:你的肩头,也许寄托着大梁未来的国运,不要冲动行事。

 

而后半句话,也非常可爱。顾昀提醒长庚说,“他人皆待你如珠似玉”。

此处的 “他人”,不过是个泛指。仔细一想,其实是拿来做幌子的。

实际上,这个 “他人”,指代的无非是顾昀本人。

中国人历来内敛含蓄,父母师长面对孩子,其实很难坦白心意。要让他们以 “我”作为主语去表达情感,更是难上加难。(毕竟,顾帅只是承认一下自己 “在来的路上心急如焚”,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^^)

就算是今天,这种句式也不罕见:“A叔夸你来着”,“B婶说你那个什么特别好”,“隔壁班主任说你表现不错” …… 

隐藏其后的是什么呢?其实是,“你很棒”,“我觉得他/她说得特别对”,或者 “我为你骄傲”。这种暧昧含糊的语意,大概也是东方文化的特色了。

扳着手指来数:

皇帝对这个弟弟其实并不怎么上心,能够 “和蔼亲厚” 地对待长庚,已经十分不易。此时长庚还未大展身手,朝臣们即便尊敬四殿下,也是碍于身份地位。再者,由于长庚母亲的身世,宫闱间指不定有多少流言和非议。

在长庚接手临渊阁、入朝主事之前,真正能待他“如珠似玉”的,左不过是一个顾昀,至多再加一个沈易。葛胖小和曹娘子作为青梅竹马和小迷弟,更多的大概是亲近崇拜。

顾昀真正想说的,其实就是他自己吧。

于是,我觉得这后半句话,也有两层意思。

其一,从最表面来看,顾昀是在规劝,四殿下身份贵重,为众人所尊崇瞩目,望自矜身份,多加珍重,不要行差踏错。

其二,他也在宽慰长庚,无论如何,你都是我心尖上的宝贝,从前是,以后也是。即便我此刻拒绝你的情意,也绝不会因此轻视你,你更不要因此就看轻自己。 

长庚这个孩子,打小就心思细密。而顾昀对他这种性格,可以说再清楚不过。

这几句话,是否真的能安慰甜心,让他放下一些思想包袱,我不确定。

但心大如斗的顾昀能有这番考虑,可以说是温柔而周全,体贴入微了。

 

就是这样的全心爱护,在生死存亡的关头,那石破天惊的一吻之前,却没有任何变质的迹象。

从另一个角度看,或许正是倾力守护的殷殷深情,令顾昀更难以立刻接受两人之间关系的转变。

就如书里写的,绝处逢生之后,顾昀【没有办法再像以前一样,单纯地将长庚视为一个亲近的后辈,可是当儿子养了这么多年,突然变了味道,他也没那么容易转过这根筋。】

 

说到这,就想再次感谢P大的温柔。

小说中虽然几次提到 “父子” 名分,却总是高高举起,轻轻放下。讲道理,如果从“虐” 的角度出发,单是这一个名分,就可以制造无数冲突,虐得异彩纷呈了。

故事的背景架空,但其中提到了比较成熟的科举入仕制度。联系社会和经济状况,我倾向于认为,这个平行时空处于明清之间。那么当时所谓的“礼教”与“伦常” 约束,已经非常严苛。

神雕侠侣中只是一个师徒的名分,就折腾得杨龙二人死去活来。对待杨过最温和宽厚的郭靖,听他说要娶师父做妻子,便无比痛心,说是【我宁可你死了,也不愿你做坏事】…… 

那么,跨越父慈子孝的养育之恩,大概更能称得上“罔顾人伦”了。

这个名分,如果深究起来,其实可以非常沉重。但作者并未揪住这点大做文章,甚至多方加以化解。(比如时局,比如两个人的身世、经历,比如言官首 领徐大人这把高压喷壶精23333)

与之相对的,是花了更多功夫,将亲情铺垫得丰满立体。

如此一来,主角们需要面对的压力和艰难抉择,其实也就不言而喻了。

 

END.


这次是真的完结ORZ

夏安。

-------

* 昀:注释见《玉篇》。

* 熹:注释见《玉篇》、《说文》。

评论(24)
热度(250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 
© 行走xxl | Powered by LOFTER